
穿越七零做知青
准备当大学生村官的苏青玉穿越了。回到了七十年代,亲爹妈是重组家庭,都偏爱之前的孩子,对她反而不闻不问。连下乡这种好事也只轮到她这个最小的孩子。苏青玉包袱一背,不就当是当知青吗。当的好了,那也能当村官!本文又名《我在七十年代搞扶贫》排雷:有男主有男主有男主,有言情情节有言情情节,后来的读者入坑需谨慎。男主出场晚,很晚.......
准备当大学生村官的苏青玉穿越了。回到了七十年代,亲爹妈是重组家庭,都偏爱之前的孩子,对她反而不闻不问。连下乡这种好事也只轮到她这个最小的孩子。苏青玉包袱一背,不就当是当知青吗。当的好了,那也能当村官!本文又名《我在七十年代搞扶贫》排雷:有男主有男主有男主,有言情情节有言情情节,后来的读者入坑需谨慎。男主出场晚,很晚.......
最大的优点,也是本作者所有文都有的,就是文笔好,语言自然流畅。 然后,这一本人物塑造得还可以,主配角都相对鲜明。 最后,就是缺点了,故事逻辑性来说,和小白文没差别。都是自己想当然,缺乏故事需要的相应的知识和生活常识。 按作者这样写,难道在打米机(我们乡下通俗就是这样叫,就是稻米脱壳机)没出现之前,中国人都是吃的带壳的稻子吗?所以,农村不存在什么加米厂(这个简写也很离谱,另外,米面加工厂也不是主营大米脱壳啊),旧社会是有舂米工具的,靠人力舂米。有打米机后,农村就是移动的小型打米机,就是把打米机和拖拉机结合,可以开着家家户户上门打米,八九十年就是这样的方式,打一次米一两块钱。什么农民挑着稻子去打米就很不现实了,或者北方不一样吧,但是南方,多山多水,村民是散居,稻子又重,怎么可能挑几个小时路去打米?有这个功夫和力气,为啥不用舂米工具呢?反正一样累。而且打完稻子还有个更难的问题,糠是肯定要带回去的,因为这是猪的主食,但是糠特别特别轻,而米又重,请问一轻一重怎么挑回去?而显然不能米糠混合,这样不是比舂米还麻烦? 故事情节发展得特别没有逻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