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曾在华山与五绝共论高下,也曾在黑木崖力战群雄。我见过陆小凤的灵犀一指,也识过李探花的飞刀。我还曾入高丽邀战傅采林,也曾与邪王论道演武。漫漫江湖路,至高的剑道,他们有属于他们的剑道,那我的剑道,究竟在何处?这是一个穿梭在武侠世界中一个剑客一生的传奇故事。(啦啦啦,啦啦啦,各种票票砸过来,不要怜惜我,我承受得住O(∩_∩)O。)
两个韩信,两个曾子,古代那些同名同姓的名人  我与冬天有个约会 2018-06-01 19:35 读历史时,发现一个有趣地方,比如同个时代,或者同个帝王,常碰到两个或者三个同名同姓的臣子。下面举例说几个: 比如汉代有两个韩信,都是在汉高祖的时候,一个封为楚王,也就是人们所熟悉名将,萧何誉他为“国士无双”,刘邦评价曰:“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”“国士无双”、“功高无二,略不世出”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。作为统帅,他擒魏、取代、破赵、胁燕、东击齐,南灭楚垓下,名闻海内,威震天下;作为军事理论家,他与张良整理兵书,并著有《韩信》兵法三篇。可惜因为谋反功加上功高震主,被吕后、萧何合计杀死。 另一个封为韩王,是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,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,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,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。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,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,不久又任韩国太尉,领兵攻取韩国故地。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。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。天下平定后,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,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,迁移封地之后不久,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,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,朝廷怀疑其有异心,韩信遂起兵反叛,投靠匈奴。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,韩信逃往匈奴,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,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,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,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。  汉代也有两个王恢,都是汉武帝时候的人,一个被封为浩侯;一个叫大行令,就是设计伏击匈奴的那个人。 浩侯王恢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记载:汉武帝命从骠侯赵破奴(曾是霍去病的左膀右臂)及王恢(作为向导)率兵数万击车师及楼兰。赵破奴领700轻骑率先赶到,攻破楼兰俘楼兰王。楼兰降服于西汉。汉武帝龙颜大悦封王恢为浩侯。 另一个是西汉将军,后任大行令。元兴元年,汉朝派王浑等大将军诱匈奴入塞,匈奴单于信之。不久,匈奴单于率师l0万人进入武州塞。时汉军30万已伏马邑。后,匈奴单于因得悉有伏兵,急退。王恢听说单于急退,想想自己带兵不过三万,万一匈奴合兵一处,肯定抵挡不了,就没去打匈奴的辎重部队。这场大规模的伏击战就这样窝窝囊囊地夭折,双方都白跑一趟。武帝以王恢首发战争却临阵脱逃将王恢下狱,廷尉判处王恢畏敌观望死刑。王恢收买宰相田蚡向太后说情,然汉武帝铁了心不赦,后自杀而死。 也有两个曾参,一个是大家熟悉的西汉开国功臣名将,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,史称“曹相国”。公元前209年(秦二世元年),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,身经百战,屡建战功,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。刘邦称帝后,对有功之臣,论功行赏,曹参功居第二,赐爵平阳侯,汉惠帝时官至丞相,一遵萧何约束,有“萧规曹随”之称。另一个则是同时代同名同姓的曹参,听闻这个曾参杀了人,使得曾子的母亲吓得扔掉了织机上的梭子。 有两个毛遂:一个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,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,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。公元前257年,他自荐出使楚国,促成楚、赵合纵,声威大振,并获得了“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”的美誉。成语‘毛遂自荐’说的就是他。另一个毛遂则是同名同姓,听说这个毛遂掉到井里死了,平原君以为是自己的门客毛遂,为之大声痛哭。 鲁地有两个王浑:一个是凉州刺史,封贞陵亭侯。是王戎(竹林七贤之一)的父亲;话说阮籍和这个王浑同为尚书郎,每次阮籍来王浑家拜访,都是与王浑见过一面就离开,转而找王浑的儿子王戎,忘年交的两人每次都要交谈许久才罢。于是阮籍对王浑说,王戎清虚可赏,与你不是一类人。与你说话,不如和阿戎说。 另一个王浑是官至司徒,是王济的父亲。王浑是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名臣、将领,早年为大将军曹爽帐下掾吏,高平陵政变之后被免官。不久复出,历任怀县县令、参军、散骑侍郎等职,并袭封京陵县侯。西晋建立后,改任扬烈将军。之后又担任东中郎将、征虏将军、豫州刺史等职,积极筹划伐吴方略。《世说新语》有谈到王浑的妻子钟琰,说她有一套特殊的相人本领。  话说王浑夫妻俩有名女儿王氏,到了女大当嫁的年纪,便想替女儿找个好人家,于是王浑要他的次子王济替他的妹妹好好的找个好对象。王济面试了许多对象,始终觉得都配不上妹妹,因此一直未能达成使命。有一位出身军人子弟的青年,模样挺拔俊秀又有些才学,王济知道后,就想这个人也许是不错的对象,就向母亲钟琰报告。钟琰说:“既然如此,你就安排一下,让我观察观察他,看看他是否像你所说的这般配得上你妹妹。”于是王济安排了一群小吏,与这名青年在一起闲谈,另外母亲钟琰躲在帷帐之后观察。事后,钟琰问王济:“有一名长相、穿着如此这般的青年,是不是你说的那个人?”王济一听母亲形容得一点没错,就点头称是。钟琰便说:“这个人的才学能力的确出类拔萃,但是他出身低下微寒,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还要许多年才行。而我观察他的面相身形,却又已经呈现短命之相。所以我不能答应将你的妹妹许配给他。”王济便婉谢了这名青年的提亲。几年后,这名青年果然如钟琰所说,因故过世了。 有两个孙秀:一个是吴国的降将;一个是赵王司马伦的宠臣。两人都官拜骠骑将军,封公爵。 一个孙秀是孙吴武烈皇帝孙坚,第四子孙匡的孙子,其父孙泰官至长水校尉,堂兄是吴末帝孙。建衡二年(270年),孙皓派何定带着五千名士兵在夏口打猎。之前,民间流传着孙秀早晚会被人算计的说法,孙秀得知后惊慌失措,夜里带着妻子儿女及亲兵几百人投奔西晋。同年十二月,晋武帝司马炎任命孙秀为骠骑将军、交州牧、开府仪同三司,封爵会稽公。孙皓得知孙秀降晋后大怒,将孙秀改姓为厉。太康元年(280年),西晋群臣听到孙皓投降、吴国已平定的消息,都去庆贺,为武帝祝寿。孙秀称病不去,面朝南方流泪说:“从前,先主孙策刚满二十岁,以一个校尉的身份创下了基业,如今后主把整个江南之地都抛弃了,宗庙陵墓从此将成为废墟,悠悠青天啊,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啊!” 另一个孙秀是赵王的宠臣,关于他的生平也有两个典故,一个是‘借刀杀人’。当时贾南风专政,暴虐日甚。因太子司马遹非己所出,遂设计废太子为庶人,囚于金墉城。右卫督司马雅,常从许超与赵王司马伦密议废除贾后。将起事,孙秀劝司马伦说:“司马遹聪明性刚,若复位太子,必不受制于人。明公素为贾后党羽,这是路人皆知的事,今日除掉贾后,为太子立下大功,其虽忍宿怨,然必不能对明公心存感激,若今后有微小的差错,定遭其毒手。不若借贾后之手,除掉太子。然后公废贾后,为太子报仇,这样不仅能免除祸根,还可觊觎皇位。”司马伦从其言。孙秀使人散播谣言,称有人欲废皇后立太子,贾南风闻知,非常害怕。于是孙秀、司马伦劝贾谧等宜早除太子,以绝后患。贾后遂使宦官孙虑,将太子杀害。四月,赵王司马伦、孙秀等将兵以贾、郭专权,杀害太子为由发动政变,废皇后囚金墉城,其亲党皆诛。并排除异己,杀害朝望之臣张华、解系、解结、裴頠等。 另一个是关于美女绿珠。相传石崇是西晋时的巨富,癖好是跟王恺比谁更有钱。他的宠妾绿珠,美艳且善吹笛,石崇为解绿珠思乡之情,建了一座极其奢华的“金谷园”。孙秀向来与他有隙,做了赵王司马伦的亲信(其实也是半个男宠)后,就向他索要绿珠。石崇不给,偏逢司马伦得势,不爽的孙秀大军一围,石崇见大势已去,对绿珠说:“我因你获罪,奈何?”绿珠流泪道:“妾当效死君前,不令贼人得逞!”遂坠楼而亡。孙秀大怒,将石崇和潘岳等人斩首。不过很快孙秀也死在了起兵的司马冏手中。 汉代有两个王莽:一个是右将军,关于他的传闻有两件,一件是武帝驾崩前,霍光和金日、上官桀因诛杀莽何罗、莽通立功,但未获封赏,武帝遗诏封三人为侯,卫尉王莽的儿子王忽传言说“皇帝驾崩前,我常在左右,怎么有遗诏封这三个人呢?是他们自己使自己富贵罢了”霍光听闻,责备王莽,王莽毒死了王忽。 另一件是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,就准备发动武装政变。他们计划,由长公主设宴邀请霍光,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,废除汉昭帝,迎立燕王刘旦为帝。刘旦得信后,立即安排专人往来传递情报,许诺上官桀事成后裂土封王,同时联络各地“豪杰”数千人,准备随时入京。不久,盖长公主来信,告诉刘旦,发动武装政变最担忧的两个人(大将军霍光与右将军王莽),右将军王莽已死,丞相有病,大业必成。刘旦见信大喜,分付群臣各自收拾行装,准备起程入宫。  另一个王莽就是大司马,也就是历史上谋权篡位的那个人。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(其为王政君太后及王凤等人的侄子,当时王家九侯,五司马,一时权倾朝野。),古代史学家以“正统”的观念,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,礼贤下士,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。在朝野素有威名。西汉末年,在汉哀帝早亡、皇权旁落的情况下,王莽乘机窃取大权。公元8年12月,王莽代汉建新,建元“始建国”,宣布推行新政,史称“王莽改制”。
两个韩信,两个曾子,古代那些同名同姓的名人  我与冬天有个约会 2018-06-01 19:35 读历史时,发现一个有趣地方,比如同个时代,或者同个帝王,常碰到两个或者三个同名同姓的臣子。下面举例说几个: 比如汉代有两个韩信,都是在汉高祖的时候,一个封为楚王,也就是人们所熟悉名将,萧何誉他为“国士无双”,刘邦评价曰:“战必胜,攻必取,吾不如韩信。”“国士无双”、“功高无二,略不世出”是楚汉之时人们对其的评价。作为统帅,他擒魏、取代、破赵、胁燕、东击齐,南灭楚垓下,名闻海内,威震天下;作为军事理论家,他与张良整理兵书,并著有《韩信》兵法三篇。可惜因为谋反功加上功高震主,被吕后、萧何合计杀死。 另一个封为韩王,是西汉初年异姓诸侯王,战国时期韩襄王姬仓庶孙,为避免与同名的名将韩信相混,史书多称其为韩王信。韩国被灭后一直在韩国故地生活,后随张良入关任将军之职,不久又任韩国太尉,领兵攻取韩国故地。韩国平定之后受封韩王。并随刘邦击败项羽平定天下。天下平定后,汉高祖刘邦认为韩信的封地都是战略要地,便将其封地迁移到太原以北的地区,迁移封地之后不久,韩国都城马邑被匈奴包围,因韩信屡次向匈奴求和,朝廷怀疑其有异心,韩信遂起兵反叛,投靠匈奴。汉高祖刘邦率军亲自征讨,韩信逃往匈奴,并多次率军攻打汉朝,还引诱了代相陈豨造反,在其又一次带兵攻汉之时,被将军柴武在参合斩杀。  汉代也有两个王恢,都是汉武帝时候的人,一个被封为浩侯;一个叫大行令,就是设计伏击匈奴的那个人。 浩侯王恢在《资治通鉴》中记载:汉武帝命从骠侯赵破奴(曾是霍去病的左膀右臂)及王恢(作为向导)率兵数万击车师及楼兰。赵破奴领700轻骑率先赶到,攻破楼兰俘楼兰王。楼兰降服于西汉。汉武帝龙颜大悦封王恢为浩侯。 另一个是西汉将军,后任大行令。元兴元年,汉朝派王浑等大将军诱匈奴入塞,匈奴单于信之。不久,匈奴单于率师l0万人进入武州塞。时汉军30万已伏马邑。后,匈奴单于因得悉有伏兵,急退。王恢听说单于急退,想想自己带兵不过三万,万一匈奴合兵一处,肯定抵挡不了,就没去打匈奴的辎重部队。这场大规模的伏击战就这样窝窝囊囊地夭折,双方都白跑一趟。武帝以王恢首发战争却临阵脱逃将王恢下狱,廷尉判处王恢畏敌观望死刑。王恢收买宰相田蚡向太后说情,然汉武帝铁了心不赦,后自杀而死。 也有两个曾参,一个是大家熟悉的西汉开国功臣名将,是继萧何后的汉代第二位相国,史称“曹相国”。公元前209年(秦二世元年),跟随刘邦在沛县起兵反秦,身经百战,屡建战功, 攻下二国和一百二十二个县。刘邦称帝后,对有功之臣,论功行赏,曹参功居第二,赐爵平阳侯,汉惠帝时官至丞相,一遵萧何约束,有“萧规曹随”之称。另一个则是同时代同名同姓的曹参,听闻这个曾参杀了人,使得曾子的母亲吓得扔掉了织机上的梭子。 有两个毛遂:一个毛遂是战国时期赵国人,身为赵公子平原君赵胜的门客,居平原君处三年未得展露锋芒。公元前257年,他自荐出使楚国,促成楚、赵合纵,声威大振,并获得了“三寸之舌,强于百万之师”的美誉。成语‘毛遂自荐’说的就是他。另一个毛遂则是同名同姓,听说这个毛遂掉到井里死了,平原君以为是自己的门客毛遂,为之大声痛哭。 鲁地有两个王浑:一个是凉州刺史,封贞陵亭侯。是王戎(竹林七贤之一)的父亲;话说阮籍和这个王浑同为尚书郎,每次阮籍来王浑家拜访,都是与王浑见过一面就离开,转而找王浑的儿子王戎,忘年交的两人每次都要交谈许久才罢。于是阮籍对王浑说,王戎清虚可赏,与你不是一类人。与你说话,不如和阿戎说。 另一个王浑是官至司徒,是王济的父亲。王浑是三国曹魏至西晋初年名臣、将领,早年为大将军曹爽帐下掾吏,高平陵政变之后被免官。不久复出,历任怀县县令、参军、散骑侍郎等职,并袭封京陵县侯。西晋建立后,改任扬烈将军。之后又担任东中郎将、征虏将军、豫州刺史等职,积极筹划伐吴方略。《世说新语》有谈到王浑的妻子钟琰,说她有一套特殊的相人本领。  话说王浑夫妻俩有名女儿王氏,到了女大当嫁的年纪,便想替女儿找个好人家,于是王浑要他的次子王济替他的妹妹好好的找个好对象。王济面试了许多对象,始终觉得都配不上妹妹,因此一直未能达成使命。有一位出身军人子弟的青年,模样挺拔俊秀又有些才学,王济知道后,就想这个人也许是不错的对象,就向母亲钟琰报告。钟琰说:“既然如此,你就安排一下,让我观察观察他,看看他是否像你所说的这般配得上你妹妹。”于是王济安排了一群小吏,与这名青年在一起闲谈,另外母亲钟琰躲在帷帐之后观察。事后,钟琰问王济:“有一名长相、穿着如此这般的青年,是不是你说的那个人?”王济一听母亲形容得一点没错,就点头称是。钟琰便说:“这个人的才学能力的确出类拔萃,但是他出身低下微寒,要想出人头地必须还要许多年才行。而我观察他的面相身形,却又已经呈现短命之相。所以我不能答应将你的妹妹许配给他。”王济便婉谢了这名青年的提亲。几年后,这名青年果然如钟琰所说,因故过世了。 有两个孙秀:一个是吴国的降将;一个是赵王司马伦的宠臣。两人都官拜骠骑将军,封公爵。 一个孙秀是孙吴武烈皇帝孙坚,第四子孙匡的孙子,其父孙泰官至长水校尉,堂兄是吴末帝孙。建衡二年(270年),孙皓派何定带着五千名士兵在夏口打猎。之前,民间流传着孙秀早晚会被人算计的说法,孙秀得知后惊慌失措,夜里带着妻子儿女及亲兵几百人投奔西晋。同年十二月,晋武帝司马炎任命孙秀为骠骑将军、交州牧、开府仪同三司,封爵会稽公。孙皓得知孙秀降晋后大怒,将孙秀改姓为厉。太康元年(280年),西晋群臣听到孙皓投降、吴国已平定的消息,都去庆贺,为武帝祝寿。孙秀称病不去,面朝南方流泪说:“从前,先主孙策刚满二十岁,以一个校尉的身份创下了基业,如今后主把整个江南之地都抛弃了,宗庙陵墓从此将成为废墟,悠悠青天啊,这究竟是谁造成的啊!” 另一个孙秀是赵王的宠臣,关于他的生平也有两个典故,一个是‘借刀杀人’。当时贾南风专政,暴虐日甚。因太子司马遹非己所出,遂设计废太子为庶人,囚于金墉城。右卫督司马雅,常从许超与赵王司马伦密议废除贾后。将起事,孙秀劝司马伦说:“司马遹聪明性刚,若复位太子,必不受制于人。明公素为贾后党羽,这是路人皆知的事,今日除掉贾后,为太子立下大功,其虽忍宿怨,然必不能对明公心存感激,若今后有微小的差错,定遭其毒手。不若借贾后之手,除掉太子。然后公废贾后,为太子报仇,这样不仅能免除祸根,还可觊觎皇位。”司马伦从其言。孙秀使人散播谣言,称有人欲废皇后立太子,贾南风闻知,非常害怕。于是孙秀、司马伦劝贾谧等宜早除太子,以绝后患。贾后遂使宦官孙虑,将太子杀害。四月,赵王司马伦、孙秀等将兵以贾、郭专权,杀害太子为由发动政变,废皇后囚金墉城,其亲党皆诛。并排除异己,杀害朝望之臣张华、解系、解结、裴頠等。 另一个是关于美女绿珠。相传石崇是西晋时的巨富,癖好是跟王恺比谁更有钱。他的宠妾绿珠,美艳且善吹笛,石崇为解绿珠思乡之情,建了一座极其奢华的“金谷园”。孙秀向来与他有隙,做了赵王司马伦的亲信(其实也是半个男宠)后,就向他索要绿珠。石崇不给,偏逢司马伦得势,不爽的孙秀大军一围,石崇见大势已去,对绿珠说:“我因你获罪,奈何?”绿珠流泪道:“妾当效死君前,不令贼人得逞!”遂坠楼而亡。孙秀大怒,将石崇和潘岳等人斩首。不过很快孙秀也死在了起兵的司马冏手中。 汉代有两个王莽:一个是右将军,关于他的传闻有两件,一件是武帝驾崩前,霍光和金日、上官桀因诛杀莽何罗、莽通立功,但未获封赏,武帝遗诏封三人为侯,卫尉王莽的儿子王忽传言说“皇帝驾崩前,我常在左右,怎么有遗诏封这三个人呢?是他们自己使自己富贵罢了”霍光听闻,责备王莽,王莽毒死了王忽。 另一件是上官桀等人的阴谋被揭穿之后,就准备发动武装政变。他们计划,由长公主设宴邀请霍光,命埋伏的兵士将霍光杀掉,废除汉昭帝,迎立燕王刘旦为帝。刘旦得信后,立即安排专人往来传递情报,许诺上官桀事成后裂土封王,同时联络各地“豪杰”数千人,准备随时入京。不久,盖长公主来信,告诉刘旦,发动武装政变最担忧的两个人(大将军霍光与右将军王莽),右将军王莽已死,丞相有病,大业必成。刘旦见信大喜,分付群臣各自收拾行装,准备起程入宫。  另一个王莽就是大司马,也就是历史上谋权篡位的那个人。王莽为西汉外戚王氏家族的重要成员(其为王政君太后及王凤等人的侄子,当时王家九侯,五司马,一时权倾朝野。),古代史学家以“正统”的观念,认为其人虽然谦恭俭让,礼贤下士,实际上却是沽名钓誉之辈。在朝野素有威名。西汉末年,在汉哀帝早亡、皇权旁落的情况下,王莽乘机窃取大权。公元8年12月,王莽代汉建新,建元“始建国”,宣布推行新政,史称“王莽改制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