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我在诸天偷东西
李故被表弟骗了。签下了一纸契约,要替表弟偿还五十万的债务。不仅如此,为了还上这笔债,他还要被迫继续进行,表弟遗留下来的任务。居然是去《大话西游》的世界,偷月光宝盒?(PS:简介就是这些,不改了。这就是第一章的简述,挺好。不想故弄玄虚,就这样吧。)《大话西游》→《灵魂摆渡黄泉》→《宝莲灯前传》
李故被表弟骗了。签下了一纸契约,要替表弟偿还五十万的债务。不仅如此,为了还上这笔债,他还要被迫继续进行,表弟遗留下来的任务。居然是去《大话西游》的世界,偷月光宝盒?(PS:简介就是这些,不改了。这就是第一章的简述,挺好。不想故弄玄虚,就这样吧。)《大话西游》→《灵魂摆渡黄泉》→《宝莲灯前传》
北宋时期博州有位州官,为官很清廉,被百姓称颂。一天晚上,他收到驿站送来一封上司的来信,便猜想一定是朝廷有什么要事,于是马上令公差点蜡烛阅读。刚读了一半,他忽然又让公差把官家的蜡烛吹灭,让把自家的蜡烛取出来点上,继续往下看。公差们对此很纳闷:难道管家买的蜡烛不及他自己出钱买的亮吗?后来大家才知道,那封信里后半部分内容是关于他留在京城的家属情况的,他认为这是私事,不能点官家的蜡烛。 为了半封家书竟然换蜡烛再读,这在许多人看来不仅没有效率,而且太过“迂腐”。别说是用官烛看半封家书,就是一封信、十封信、百封信,也不该去计较这些“细枝末节”。因为用根公家的蜡烛是再小不过的小事。但在这个州官的心里,“公”与“私”的界限泾渭分明,不能有丝毫逾越。 编者寄语: 喜欢占公家小便宜的思想要不得,更放纵不得。清朝张伯行曾言:“一丝一粒,我之名节;一厘一毫,民之脂膏。宽一分,民受赐不止一分;取一文,我为人不值一文。”贪占公家小便宜,使人放松了自我约束,失去了气节和人格。贪念之门一开,促使一些人滑向堕落的深渊。许多人之所以腐化堕落,就是因为不能慎独慎初慎微,而一步步滑下去的。 在处理“公”与“私”问题上,每个人都应当严守底线。像灭官烛看家书的州官那样,做到公私分明,不贪不占。